每天早上8时许,在延安西路上海申亚金融广场商务楼背后,正是5层立体车库一天中最忙的时段:车库里,利西路43号的居民忙着把车开出,而来商务楼里上班的租户陆续把车停进,约1小时内,要基本完成商务楼和居民楼的停车“交接”。
这种车库白天满足商务楼停车需求、夜晚满足居民楼停车需求,共享停车资源、“错时停车”,将成为长宁区解决停车难的重要举措之一。 长宁区建交委交通科有关人士日前介绍,商务楼和居民楼停车“配对”要考虑双方意愿、内部空余率、价格、诚信等诸多问题,而在推进中,双方的意愿和诚信是最大难点。
商务楼和居民楼“配对”申亚金融广场位于延安西路江苏路路口,由一幢商务办公楼和一幢居民楼组成。
“原来商务楼的停车位只有50个左右,只能解决租户的基本停车需求,而商务楼后面的居民楼停车位少,停车非常紧张。”管理申亚金融广场的上海海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部经理张福堂日前说,随着商务办公楼的出租,出入小区的社会车辆逐渐增多,居民楼业主与办公楼员工争夺车位的矛盾日趋突出。
2012年,物业公司决定彻底改善这一困境。
在改建方案取得居民楼业主一致同意后,公司将原本报废的停车库全面改建为升降横移式立体机械车库,同时改建利西路43号地下车库,使停车位总数比原来增加46个。
更重要的举措是,在停车库改建完成后,形成错时停车制度,实行24小时对外开放,白天主要用于解决办公楼停车问题,夜晚则供居民停车使用,同时,对收费实行差别化管理。
通过车库改造工程后,可以停下96至98辆车。白天主要供商务楼租户及客户停车,车位满载;到了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8时,主要供居民停车,能停满70%的车位。
张福堂说,车位收费白天按市场价收费,每小时10元,晚上收费包月150元,商务楼和居民停车问题基本解决。
车库共享方案有望推广长宁区政府部门发现,申亚金融广场的停车方案,对解决停车难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也具有推广的可能性。
近年来,夜间停车难在居住区十分普遍,老式居住区问题尤其严重,而部分新建小区也同样出现问题。
而另一面,很多商务楼白天停车紧张。调查表明,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等大部分办公楼的停车位在白天高峰时段都接近饱和。
而申亚金融广场的停车方案正是解决了“白天商务楼停车紧张,居民区车位相对空闲;晚上有的办公楼车库富余,而周边住宅小区则车满为患”的矛盾,通过两者间的资源共享,在充分利用停车资源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的停车问题。
其实,关于停车资源共享,早有明文规定。
2013年1月起施行的《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对“停车资源共享利用”作出明确规定。
办法指出,区(县)政府应当组织区(县)交通、公安交通、房屋、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停车资源共享协调制度,制定本区(县)停车资源共享计划,推进区(县)范围内停车资源的错时利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区(县)停车资源共享计划,以及本乡(镇)、街道内停车需求与停车泊位资源状况,划定共享区域,并组织指导共享区域内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相关单位协商制定该区域停车场(库)资源共享方案,签订共享协议,共享方案和共享协议应当明确共享停车的机动车和泊位、停车收费标准、停放时限、停车自律规范、违反自律规范的处理等内容。
配对要考虑5个原则在实际中,如申亚金融广场一般,实现停车资源共享、商务楼与居民楼停车成功“配对”,并不是简单的事。
长宁区建交委交通科有关人士日前表示,“配对”要考虑5个原则。 一是意愿,资源共享需要双方都有意愿。
二是距离,居民楼和配对商务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基本在步行10分钟可达区域。
三是内部空余率,即共享停车应在不同用地性质的地块间实行,且两者间能产生完全不相同的高峰停车需求时段,可保证总停车位满足停车高峰时段内的停车需求。
四是价格,涉及电费、人员、管理等多种问题,双方价格要能谈拢,能通过自行协商达到双方都接受的价格。
五是诚信,停车人能遵守规定按时开走车辆、空出停车位。
“目前来看,意愿和诚信成为实施难点。”该人士坦言,错峰停车首先要达成意愿,但有的商务楼和居民小区可能考虑到管理和安全等问题,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在诚信方面,车主能否按时开走车辆,对此没有惩罚机制较难约束。
“申亚金融广场的情况比较特殊,商务楼和居民楼原本就有一块公共的停车区域,所以进展比较顺利。”该人士说,目前居民基本都能按时驶离,但如果有的延时驶离,暂时也没有强制的处罚措施。
为了保证共享停车的有效实施,有专家建议,共享设施双方必须达成共享协定,在停车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共享停车的实施首先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认证,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停车场的维护、安全、保险和税务、收益与成本分配、合作与合同终结等,并作停车需求相关分析,通过谈判磋商与相邻建筑投资者达成协议。
来源:东方早报